文/財經主持人詹璇依

      在投資的路上,我們都知道想賺錢的方法就是「買低賣高」,聽起來再不過容易的四個字,執行起來卻可能難如登天,在重述一次畢竟我們不是算命仙,無法預知高低點,但至少我們可以知道,每次系統性風險引爆的股災都會是相對低點,能夠在那時候勇敢進場,從歷史經驗來看,當時含淚播種的必歡笑收割,甚至我如果可以,真希望在2020那時候,自己能夠投入更多資金到市場,雖然千金難買早知道,時間無法重來,但也還好,我找到了一套可以持續執行獲利的24小時賺錢術。

  我累積資產的方法就是讓”雙核心”讓資金24小時都能夠效率賺錢,台灣布局優質台股基金,美國的核心持股當然就是科技了,因為帶領人類文明持續成長的一定就是科技,能使股市創新高的不會是可口可樂或艾克森美孚石油,肯定會是科技類股,所以持有美國大型科技股,也等於掌握了財富密碼

創新科技已經掌握各行各業的遊戲規則,觀察當前眾多尖端科技技術已同步成熟、甚至可互相結合,相關應用也陸續推出,像是最夯的chatGPT讓生成式AI聊天機器人成為各品牌角力戰場,並轉向著重商用化也就是貢獻獲利能力,顯見科技業已具備把創意和新技術進一步轉換成實際營收數字的能力;科技板塊的長線多頭格局並未改變。景氣指標風向球也就是半導體的後續展望,今年面臨逆風壓力,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協會(WSTS)下砍2023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額預估,銷售額估減10%、將創4年來最大減幅,但科技板塊的長線多頭格局並未改變,2024年半導體銷售額預估將呈現強勁反彈、有望創下歷史新高紀錄;以長期眼光來看,科技發展只會越來越進步,不會被短期市場波動干擾而停滯,如果想搭上科技浪潮的投資契機,布局科技基金就是最好的方式。

 我持續看好科技基金有三大原因:

科技長期發展的趨勢,不會因為經濟衰退或獲利下滑就停滯,從過往績效來看,儘管遇到地緣政治風險或是金融風暴,淨值還是長期向上 。

科技類股憑藉其長期競爭力 在投資市場都能有相對突出的績效表現;自 2011 年至 2023 年的 12 年間,科技類股有 10 年的績效都位居各資產類別前五名!

科技基金的操盤團隊,有著敏銳的市場洞察力 會挑選高成長且具有長期利基的科技股。

   投資美股的方式也透過選擇好標的的科技基金,但這有個前提要知道,科技基金屬於高成長基金,因此漲跌也相對大,如果不是看過太多金融風暴的人,看到帳面虧損超過四成應該都會害怕;但別忘了,除了主動投資,我們也還有00878的被動投資當我們的避風港,換句話說,我們從5%到50%報酬率都有涉略,也因此我們的投資組合就有足以承受-50%報酬的風險承受度,同時除了做主動投資,也布局被動投資。

  不過如果心臟真不夠大顆,畢竟科技基金屬於成長股,跌幅都是20%、30%,同樣的回升速度也更快;但如果因為怕股市震盪太大,還是不敢進場的投資人,平衡型基金就是你的浮木了! 透過母子基金投資法,可以把單筆金額放入穩定成長的母基金,透過股債平衡的資產配置,先做為穩固的資金停泊港,再透過母子基金法,轉申購到成長性強的子基金,當子基金達到停利點,再贖回到母基金,持續壯大母基金金額。

   對我而言,母基金挑選的基準有主要兩項:第一,成立時間至少五年以上,淨值長線一路向上,第二,必須是股債配置的平衡型,這樣市場發生大幅度回檔的時候,才不會跟著股票型基金一起震,達到保護的作用。母基金的首要目標不是賺大錢,而是要獲得比定存好一點的報酬率,要記得保守穩定波動低是首選,所以請記得不要選擇新興市場債券、新興市場本地貨幣基金、非投資等級債券都不會是母基金的選項。適合的選項應該是波動較低的全球平衡型基金、複合型債券基金或投資級債券基金。

想看更多科技基金相關資訊

基金教科書:  我靠科技基金四年資產翻三倍

小姐姐的財經基湯: 科技基金怎麼挑!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